水稻三化螟以成熟的幼蟲在稻茬的地表下基部稈中越冬,第二年育秧期間化蛹成蟲(蛾子)。成蟲有很強的趨綠性、趨光性,白天潛伏在秧苗下部,受到驚動時迅速飛起直落不遠處,傍晚出來活動,或交尾或產(chǎn)卵。一頭雌蛾產(chǎn)卵最少的1塊,最多5塊,300粒達左右。卵塊長橢圓形略扁,多產(chǎn)在中上部葉片上,初期為乳白色,發(fā)育成熟時呈灰黑色,上面覆蓋一層棕色茸毛,似半粒發(fā)霉的黃豆。孵出的蟻螟沿葉片葉鞘蛀入幼葉幼莖基部,或迅速爬上葉尖吐絲下垂,隨風飄落到附近植株上,從葉鞘縫隙中蛀入,咬食幼嫩莖葉,使葉片內(nèi)卷,造成“枯心團”。
水稻孕穗期則咬食嫩穗粒,抽穗后再蛀入上部的莖節(jié)皇冠足球投注網(wǎng)造成白穗。一般情況下,幼蟲從孵化出來到蛀入莖桿內(nèi)只需20~30分的時間。環(huán)境條件不利時,幼蟲會大量死亡。水稻在分蘗期和孕穗期最有利于幼蟲的蛀入,受害最重。圓桿和齊穗后組織器官較堅硬,幼蟲不易蛀入。
推薦防治方法:通常情況下,水稻破口期常與三化螟卵孵高峰期相遇,因此水稻破口期是噴藥防止三化螟進入稻粒危害形成白穗、白粒的關鍵時期,每667m2用100億孢子/nl短穩(wěn)桿菌懸浮劑兌水45公斤左右噴細霧。錯過這一時期,三化螟幼蟲鉆入稻粒后再用藥防治效果不佳。 |